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7|回复: 0

发篇文章给你们YY--微软“机密报告”爆出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7 07: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软“机密报告”爆出了什么?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1788次) 时间:2002年07月09日 16:07来源:洪波 原创-IT

6月26日,也就是鲍尔默来华的第二天,微软与国家计委签署金额超过62亿元的谅解备忘录,此举立刻引来一片猜疑。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是计委,而不是信息产业部或科技部?62亿元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国家计委给了微软什么承诺?在西方大公司丑闻不断的今天,大家多个心眼也是可以理解的。

没过多久,记者再抖猛料,称早在去年9月,微软高价聘请麦肯锡为其撰写《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并秘密提交国家计委。这样,前后一联系,62亿就成为“机密报告”之果,并且其中充满了“阴谋”的味道。因此,软件界专家和政府人士惊呼:“这会要了中国自主的软件产业的命1如果再联系到未来5年据说高达1万亿元的政府采购规模,这个“阴谋”似乎还真是挺要命的。所以众人的反应基本都是“原来如此”,嘴张得比软件界专家和政府人士还要大。

不过,究竟有谁知道,中国的软件产业什么时候自主过。

国内肯定没有一家厂商能拿出62亿元做政府公关,这笔钱甚至超过了国内最大的软件公司的身价。方兴东算了一笔帐,对微软来说,62亿元相当于赦免掉“100万套未经授权软件”的追究,仅此而已,洒洒水啦。一笔很水的投资,加上一份很“阴谋”的报告,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尤其其指向,在我们的理解中,竟是被国内厂商视为自家粮仓的政府采购,这就有了同仇敌忾的理由。

机密报告、62亿、政府采购,老实说,人们很难在这三个关键词之间建立一种简单的线性联系,换句话说,大家不敢低估微软的狡猾,就像不敢高估国内厂商的聪明。另外,信产部、科技部是否有能力有胆量阻击计委?这其中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十分复杂,有明的,有暗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不是普通人的理解力所能够梳理清楚的。在中国这个畸形的软件市场上——如果可以算市场的话,无论作为产业政策的制定者,还是直接的买单者,政府仍是主导力量。这不光是微软的发现,也是国内厂商的共识。谁不想跟政府套磁?

如果你是微软,当你发现信产部、科技部几乎已经成为本地小软件公司的代言人——可见他们的政府公关做得也不错——你会怎么做?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计委相对单纯一些,超脱一些,而且,行政级别也高一些。方兴东评论说,微软这一脚射门十分精准。

微软是一家野心很大的公司,还是一家总有办法实现其野心的公司。它花1000万美元请麦肯锡做这样一份《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然后赠送给计委,帮助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麦肯锡的报告当然很对微软的胃口,但你不能因此断定,那个报告是麦肯锡根据微软的授意,胡乱拼凑出来的。若是那样,微软干脆自己写个建议给计委好了,何必花大钱去毁人家麦肯锡的声誉?

谁相信微软会傻到再次把自己摆到中国人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热情的对立面上?当然,谁也不相信微软会坐视国内厂商私分政府采购的金矿。它需要这个市场,它需要在这个市场上取得与自身地位相称的市场份额,这样的愿望也不能算是十分离谱。而且,如果微软真的靠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政府订单,对它是很危险的。但若国内厂商采用同样的手段,却很安全。问题是,微软与计委的谅解备忘录已经触及了某些厂商和部门的利益,不管微软愿不愿意,它事实上已经被摆在这些厂商和部门的对立面上。

保密局要全面抵制与微软结盟的济南得安的商用密码产品,却不抵制同样与微软结盟的中软,其中的利益和关系,的确很耐人寻味。

这份标有“机密”字样的研究报告的被曝光,以及某些人士表现出的“震惊”,让人们隐约感到,一场策划好的风暴,似乎已经形成。在利益面前,手段与道德无关。不过在这里应提前说一句,别打“爱国”的旗号,其他自便。

2002-07-09

(首发ChinaByte专栏天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6-6 10:41 , Processed in 0.148958 second(s), 16 queries .

©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