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7|回复: 2

zz对陆首群“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一文 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6 23: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陆首群“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一文 的讨论

陈怀临

系统计算研究所

www.xtrj.org

3/11/2006

前言:

注:中国开源软件(OSS) 推进联盟( www.oss.org.cn
)的陆首群主席撰写了“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一文。笔者有幸在一个小范围内参加讨论,与国内一些著名的学者和信息产业部的高阶官员,并写下了如下评论。原以为是小范围的讨论,所以许多措辞方面并未特意斟酌。一日偶然发现OSS网站上已发表我与李国杰老师的评论。于是决定
也作一些整理修改,发布在系统计算研究所的网站上。陆主席的原文可参见:

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 http://www.oss.org.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1&Itemid=53

评论文章如下:

我非常仔细的研读了陆老师的文章---“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非常同意陆老师的观点枣在开源(Open Source)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晚辈我也想借此机会谈点在陆老师的思路上扩展的一些个人想法。

社区开发创新:

1、希望政府与学校加大LINUX,FREEBSD等等的普及工作。在高校操作系统教材,实习方面要有适应性发展与更新。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有持续的人才储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达到陆老师提出的开源社区开发创新

2、我在新水木清华(www.newsmth.net ) 体系结构版和中国Linux论坛(www.linuxforum.net ) 的CPU版和我的系统计算研究所专栏上做BBS斑竹多年,对民间的系统软件开发人员有一定的接触,主要体会是

国内已经具备大量的熟悉操作系统(如Linux)内部数据结构,算法等等的研发人员。人员主要分别在北京,上海等等的公司里,也有许多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生在积极参与操作系统细节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缺点是:国内基本上没有一个好的Open Source
的项目使得这些研发人员共同参与。比较零散。这方面我个人觉得有可能可以这样考虑:以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为牵头,联合几个相应的单位(公司,研究所),在相应的调研的基础上,定位一到两个Open Source 项目。从而使得国内能凝聚力量作出一点东西为Open Source
Community。一则为我们在Open Source
社区赢得更多的尊严,更大的意义是:凝聚力量;坚持并专注一两个项目,培养人才。我也曾经观察过cosoft.org.cn上的项目,总体感觉还是太零散,没有突破,没有凝聚力量。如果陆老师能够与相关领导立项一两个开源项目,在一两个企业和研究所/高校的领头下,许多民间的力量有可
能就参与进来了。比如,IBM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Linux系统的开发,比如,http://www-1.ibm.com/linux/。SGI也是如此,比如http://oss.sgi.com/。

我想,陆老师提出的在开源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个非常好的概念,我们应该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立项,申请政府的支持。

另外一个感觉是目前国内系统软件开发队伍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略微薄弱。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操作系统本身的算法,数据结构,概念很多,但都属于形而上的知识。一个好的系统软件队伍必须对各种硬件,CPU体系结构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把握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从我在各个BBS
体系结构班当斑竹的经验,国内的研发队伍在这方面略微薄弱,需要加强。我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以前没有自己的CPU技术。从龙芯 tape out以后,感觉有所变化,但还在起步阶段。这也是我为什么在龙芯一出来后,就组织了”See MIPS
Run"一书的翻译工作(www.xtrj.org/smr.htm ) 并与计算所的张福新博士合写了拟IPS体系结构剖析,编程与实践"电子书(www.xtrj.org/mips ) 的主要动机。这方面我个人建议,计算所李老师,唐老师,胡老师可以考虑如何通过一些方法传播Linux/MIPS
体系结构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得我们会有更多的人了解,熟悉MIPS体系结构等等。这种潜在的益处是长远的。比如,通过计算机世界报等等,可以举办一些龙芯技术竞赛,LINUX/MIPS技术讲座等等。

企业开发创新:

我的一些不成熟的个人想法如下:

(1) 虚拟化技术( virturalization)与微内核技术

目前,这方面比较得到许多公司的重视,比如INTEL L4微内核与XEN 等等越来越被人注意。这方面的应用比较广,而且我们与欧美几乎没有太大的距离。比如 Linux/XEN,FreeBSD/XEN. Linux/L4. 其应用是广泛的,比如下一代SERVER,REAL-TIME SYSTEM 等。

(2) Multi-Core CPU于操作系统的研究。

这一方面欧美也是刚开始不久。传统的Linux, BSD等等不可能非常好的在几十个CPU ON ONE DIE上展开。龙芯将来一个巨大的方向有可能是Multi-Core 的方向。那么在系统软件上,我们一定要能跟得上去。否则,即使Multi-Core的龙芯能tape
out,没有相应的操作系统,也是不能发挥作用。

在Multi-Core 的系统软件上,投资会比较大,有可能一定要与大企业合作,比如华为,中兴等等。从目前的态势看来,华为,中兴等通讯公司在高端系统上不得不走multi-core
的技术路线,否则如果仍然走ASIC/FPGA的技术路线基本是比较局限的。我个人建议李老师与陆老师等把握这个巨大的机遇,与大的通讯公司合作,我们的高端系统软件和芯片技术就会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从华为等目前与我的接触看来,基本上不具备上述R&D的力量。如果他们持续的依
靠买国外的技术,自己做点集成工作,这是对企业发展是短视的,对国家信息产业战略发展是无功而又过的。如果信息产业部能牵头,联合各方力量,定义并开发我们自己的高端操作系统,将会是一个好消息。

我在2004年,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这方面的想法,各位老师与领导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参阅:对中国系统软件发展的思考(1)---对中国系统软件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http:// www.xtrj.org/chinasystem_1.htm

上述是学生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有些观点有可能不对,希望老师与领导们见谅。

陈怀临

系统计算研究所

3/14/2006


--
※ 来源:.天大求实BBS bbs.tju.edu.cn.[FROM: 202.113.12.95]
发表于 2006-10-21 17: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zz对陆首群“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一文 的讨论

超级马屁精啊。

让陆首群同志少讲点“主义”,给我们讲讲技术看看。


毛德操同志的文章大家都应该读过,不论活干的怎么样,从文章来看,人家是真懂。



[quote:0a8d376930="cnhnln"]对陆首群“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一文 的讨论

陈怀临

系统计算研究所

www.xtrj.org

3/11/2006

前言:

注:中国开源软件(OSS) 推进联盟( www.oss.org.cn
)的陆首群主席撰写了“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一文。笔者有幸在一个小范围内参加讨论,与国内一些著名的学者和信息产业部的高阶官员,并写下了如下评论。原以为是小范围的讨论,所以许多措辞方面并未特意斟酌。一日偶然发现OSS网站上已发表我与李国杰老师的评论。于是决定
也作一些整理修改,发布在系统计算研究所的网站上。陆主席的原文可参见:

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 http://www.oss.org.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1&Itemid=53

评论文章如下:

我非常仔细的研读了陆老师的文章---“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非常同意陆老师的观点枣在开源(Open Source)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晚辈我也想借此机会谈点在陆老师的思路上扩展的一些个人想法。

社区开发创新:

1、希望政府与学校加大LINUX,FREEBSD等等的普及工作。在高校操作系统教材,实习方面要有适应性发展与更新。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有持续的人才储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达到陆老师提出的开源社区开发创新

2、我在新水木清华(www.newsmth.net ) 体系结构版和中国Linux论坛(www.linuxforum.net ) 的CPU版和我的系统计算研究所专栏上做BBS斑竹多年,对民间的系统软件开发人员有一定的接触,主要体会是

国内已经具备大量的熟悉操作系统(如Linux)内部数据结构,算法等等的研发人员。人员主要分别在北京,上海等等的公司里,也有许多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生在积极参与操作系统细节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缺点是:国内基本上没有一个好的Open Source
的项目使得这些研发人员共同参与。比较零散。这方面我个人觉得有可能可以这样考虑:以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为牵头,联合几个相应的单位(公司,研究所),在相应的调研的基础上,定位一到两个Open Source 项目。从而使得国内能凝聚力量作出一点东西为Open Source
Community。一则为我们在Open Source
社区赢得更多的尊严,更大的意义是:凝聚力量;坚持并专注一两个项目,培养人才。我也曾经观察过cosoft.org.cn上的项目,总体感觉还是太零散,没有突破,没有凝聚力量。如果陆老师能够与相关领导立项一两个开源项目,在一两个企业和研究所/高校的领头下,许多民间的力量有可
能就参与进来了。比如,IBM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Linux系统的开发,比如,http://www-1.ibm.com/linux/。SGI也是如此,比如http://oss.sgi.com/。

我想,陆老师提出的在开源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个非常好的概念,我们应该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立项,申请政府的支持。

另外一个感觉是目前国内系统软件开发队伍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略微薄弱。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操作系统本身的算法,数据结构,概念很多,但都属于形而上的知识。一个好的系统软件队伍必须对各种硬件,CPU体系结构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把握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从我在各个BBS
体系结构班当斑竹的经验,国内的研发队伍在这方面略微薄弱,需要加强。我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以前没有自己的CPU技术。从龙芯 tape out以后,感觉有所变化,但还在起步阶段。这也是我为什么在龙芯一出来后,就组织了”See MIPS
Run"一书的翻译工作(www.xtrj.org/smr.htm ) 并与计算所的张福新博士合写了拟IPS体系结构剖析,编程与实践"电子书(www.xtrj.org/mips ) 的主要动机。这方面我个人建议,计算所李老师,唐老师,胡老师可以考虑如何通过一些方法传播Linux/MIPS
体系结构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得我们会有更多的人了解,熟悉MIPS体系结构等等。这种潜在的益处是长远的。比如,通过计算机世界报等等,可以举办一些龙芯技术竞赛,LINUX/MIPS技术讲座等等。

企业开发创新:

我的一些不成熟的个人想法如下:

(1) 虚拟化技术( virturalization)与微内核技术

目前,这方面比较得到许多公司的重视,比如INTEL L4微内核与XEN 等等越来越被人注意。这方面的应用比较广,而且我们与欧美几乎没有太大的距离。比如 Linux/XEN,FreeBSD/XEN. Linux/L4. 其应用是广泛的,比如下一代SERVER,REAL-TIME SYSTEM 等。

(2) Multi-Core CPU于操作系统的研究。

这一方面欧美也是刚开始不久。传统的Linux, BSD等等不可能非常好的在几十个CPU ON ONE DIE上展开。龙芯将来一个巨大的方向有可能是Multi-Core 的方向。那么在系统软件上,我们一定要能跟得上去。否则,即使Multi-Core的龙芯能tape
out,没有相应的操作系统,也是不能发挥作用。

在Multi-Core 的系统软件上,投资会比较大,有可能一定要与大企业合作,比如华为,中兴等等。从目前的态势看来,华为,中兴等通讯公司在高端系统上不得不走multi-core
的技术路线,否则如果仍然走ASIC/FPGA的技术路线基本是比较局限的。我个人建议李老师与陆老师等把握这个巨大的机遇,与大的通讯公司合作,我们的高端系统软件和芯片技术就会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从华为等目前与我的接触看来,基本上不具备上述R&D的力量。如果他们持续的依
靠买国外的技术,自己做点集成工作,这是对企业发展是短视的,对国家信息产业战略发展是无功而又过的。如果信息产业部能牵头,联合各方力量,定义并开发我们自己的高端操作系统,将会是一个好消息。

我在2004年,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这方面的想法,各位老师与领导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参阅:对中国系统软件发展的思考(1)---对中国系统软件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http:// www.xtrj.org/chinasystem_1.htm

上述是学生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有些观点有可能不对,希望老师与领导们见谅。

陈怀临

系统计算研究所

3/14/2006


--
※ 来源:.天大求实BBS bbs.tju.edu.cn.[FROM: 202.113.12.95][/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1 19: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月以前我还在CU上说这陆某某的理论像女人的月经一样,过一段时间来一次。

更主要的是他所谓的理论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13:56 , Processed in 0.083393 second(s), 15 queries .

©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