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网上流传的红旗桌面版6.0测试版的试用体会
网上流传的那个红旗Linux桌面版6.0测试版实际上是桌面版5.0NE。这个版本相对桌面版5.0正式版进行了很多改进,我说说安装试用的初步体会。硬件配置:
神舟M132D笔记本电脑
赛扬M 1.3GHz
14.1’液晶屏
256M DDR266内存
40G 5400转ATA硬盘
Intel 855GM芯片组,集成显卡最大共享64M显存
AC'97集成声卡
10/100M自适应网卡
56K Modem
IEEE 1394接口
USB 2.0接口
桌面版5.0NE两张光盘,一张是系统安装盘,一张是软件工具盘。
安装界面以白色为主,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安装步骤和桌面版5.0正式版一样,简单明了。
支持的分区格式也是和桌面版5.0正式版一样,而且如果选择reiserfs或者xfs作为根分区,会要求给/boot单独分一个ext2/3分区,这个在DELL OEM版里面看到过,避免出现kgrub不能启动的问题,不过桌面版5.0NE没有kgrub,不知为何有这个限制。分区程序界面设计不足在于选择分区格式时,字母会高亮成白色,与背景混在一起,最好高亮成其它颜色。
没有定制安装,仍然是完全安装。
安装过程中,通过背景图片讲述桌面版5.0NE的特性,概括为十四个字:更强、更酷、更新、更全、更稳、更快、更精,也就是系统更强、界面更酷、组件更新、软件更全、运行更稳、启动更快、体积更精。
安装速度比较快,30分钟内可以完成安装,除非你的电脑比我用的更差。
桌面版5.0NE采用的是GRUB 0.97,可以从图形界面GRUB切换到字符界面GRUB,但是不能反向切换,启动模式只有两项,去掉了Console Mode,也就是字符模式。从GRUB项目可以看出桌面版5.0NE采用2.6.18.3-61内核。
启动速度相对桌面版5.0正式版有较大提高。红旗的LOGO再次进行更换,没有十字架,也不是单单一面红旗,而是红旗上面有NE两个字母。启动界面不同于桌面版5.0正式版,使用珠穆朗玛的KDM主题,非常不错。
桌面版5.0NE的桌面风格相对桌面版5.0正式版有很大改善,很养眼。
http://www.rfss.cn/rfdt5ne/1.png
KDE版本是3.5.5,桌面菜单项目改动不多,像图标横排竖排、新建应用程序链接、新建快捷方式这类项目都保留下来,不像桌面版4.1、5.0那样缺胳膊少腿。
首先进行显示配置,红旗开发的显示配置程序完善了很多,支持宽屏。设置分辨率后重启X立即生效。
http://www.rfss.cn/rfdt5ne/2.png
再来看看“我的电脑”。作为红旗桌面版的一个特色项目,桌面版5.0NE里面的“我的电脑”有了不少改动,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不会链接到系统信息,看起来“我的电脑”这次更像一个目录。文件管理器侧边栏项目精简为6项,右键菜单保留了压缩解压缩项目,使用上更为方便。
接着看看面板及其系统托盘区的程序。桌面版5.0NE的面板比桌面版5.0正式版的好看多了,而且自由度更高,允许自由拖放,可以添加切换桌面的按钮,并且解决了Numlock灯亮时按下Win键没有K菜单弹起的bug。
右击系统托盘区的火箭图标可以启动新立得(Synaptic)软件包在线更新程序,红旗Linux终于可以在线更新了。
http://www.rfss.cn/rfdt5ne/3.png
kpowersave不可用,“暂挂到磁盘”(休眠)响几声就没反应,“待机”导致USB鼠标失去响应,“暂挂到RAM”无反应。而在ML2下,“暂挂到磁盘”和“待机”都能正常使用。
红旗(王百胜?)开发的网卡配置程序可以自动获取DNS,非常不错,而且解决了网卡跳舞的问题。
http://www.rfss.cn/rfdt5ne/4.png
桌面版5.0NE用KDE的介质挂载程序取代了红旗原来那个类似Windows下面的USB弹出程序,感觉KDE这个程序更好用。
最后来看看K菜单里面的程序。主要的程序项目没有什么变化,减少了一些,增加了一些。
有邮件程序Thunderbird,这个和kmail功能重叠。
分区工具qtparted是cvs版,不知道够稳定否。
3D桌面管理器可以启动beryl,运行流畅,我第一次用,感觉不错,就是设置项目复杂了点。
新立得和红旗软件包管理器共存,要是这两个能结合一下就好。
用firestarter替换了红旗防火墙,不过这软件汉化未完全,而且有时占用CPU严重。
firefox是1.5.0.9版本,虽然现在firefox 3.0都出来了,但是1.5.x仍然是最稳定的版本。自带了下载插件DTA和代理插件Torbutton,非常不错。
http://www.rfss.cn/rfdt5ne/5.png
由于编码问题,拨号程序有乱码出现:
http://www.rfss.cn/rfdt5ne/6.png
这次RealPlayer10播放rm/rmvb文件的效果很不错,但是kaffeine的表现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升级解码器到最新后,发现kaffeine播放rmvb、avi、wmv文件的时候,色块很多,而且色彩过亮,看来设置有问题。
控制面板里面那个“快捷键”在新建快捷键方面功能太弱,如果没有apphotkey,最好把khotkeys加入控制面板。
另外,普通用户的K菜单无法显示旁边的图片,算是一个bug。
工具盘里面有OpenOffice、BT、电驴、LumaQQ、XMMS、AmaroK、开发工具等软件,但是没有Web开发环境Quanta,也没有mplayer,我觉得至少要有mplayer。工具盘的安装界面进行了不少改进。
http://www.rfss.cn/rfdt5ne/8.png
系统运行流畅,最不爽的就是,系统编码采用UTF8,得转换用户数据文件名的编码。建议搞个GB18030的版本。 千万别用gb18030了,坑人啊 千万别用gb18030了,坑人啊9494 看到6.0的 iso,我还以为是谁开的玩笑……
NE 代表什么? 千万别用gb18030了,坑人啊9494
最坑人的是中文,我的建议是放弃中文的支持。
回复 #5 jiangtao9999 的帖子
别这么说汉化是一种很需要的技术 原帖由 cbkid 于 2007-7-24 10:11 AM 发表 http://www.linuxfan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别这么说汉化是一种很需要的技术
汉化很需要,就不需要对过去的兼容性了?也不需要针对自己语言进行优化了?
GB18030 是因为 unicode 无法达成中文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和特殊符号要求的编码覆盖才出来的这么一个编码。
utf8 是针对西方文字优化的。而且和旧的 gb 系列不兼容。
要知道 gb 编码当时刚刚出来的时候,实现中文的方式很先进的,日本研究半天,才想出来四个字符表示一个汉字(上面两个下面两个,FC 游戏机里部分游戏就是这个方式,部分游戏机也是这种实现方式,不然只能显示一个日文片假名)。当然这个支持的方式对于当时的计算机来说,简直就是沉重的负担,但也让联想借助代理计算机同时装上自己的汉卡方式销售发展了出来。
但 unicode 根本就没有基于这个解决过多文字导致 ASCII 不够用的方案继续开发,中国不得不拿出一个 GB13000 来应对编码改变(当时的编码覆盖根本不够用,中国根本不可能去放弃兼容而去支持一个不完善的编码),就出了一个 GBK 的兼容编码来解决文字支持的问题(陶喆终于可以不叫陶吉吉了……)。
之后 GB18030 在迟迟不能支持少数民族文字的情况下,包括当时的 unicode 4.0 和“强行”加入的新编码(好像是藏语和蒙语支持),同时继续兼容旧有的 GB 编码。
不要忘了自己的名字在某些地方不得不显示为 * 或者 # 或者手写的时候。
但中国人从来就不支持自己的编码,所以,汉化干啥?以后计算机上,中文全用 han yu pin yin 去。
反正当时解决计算机问题的时候,有人就提出来中文改用字母表示,不用方块字了。
就像蒙古国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蒙语用俄文字幕表示出来。 兄弟辛苦了 原帖由 stlxv 于 2007-5-9 01:12 发表 http://www.linuxfan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千万别用gb18030了,坑人啊9494
兄弟的签名档力的那个图片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