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3|回复: 0

ZT//评SCO据Linux为为己有的贪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15 15: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conline
SCO对IBM提出10亿美元的讼案,声称IBM的Linux产品使用了SCO的Unix程序代码。

  Linux如今已经成为公共财产,SCO企图将公共财产重新据为己有的行为表明,SCO正在走上一条不归路。

  按照希伯来人的法律,把一件东西放进了公共领域,又把它拿回据为私有,叫做盗窃。这是《新约使徒行传》所明确反对的行为。希伯来人用gannnab(盗贼)这个词来表示同一的概念,十诫中的第八诫,to thi-gnob(你不得偷盗),就是指一个人在参加一个社会时答应把他所有的东西都交给这个社会而暗中却保留了其中一部分的人的行为。不幸的是,SCO出尔反尔,要干的,正是同一件事情。

  公共领域问题,是互联的知识经济出现以来,变得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汉娜.阿伦特曾指出:“公共”一词表明了世界本身。“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这在本质上意味着一个物质世界处于共同拥有它的人群之中,就像一张桌子放在那些坐在它周围的人群之中一样”。而“使大众社会难以忍受的”,是“围坐在桌边的一群人通过某种魔力,突然看到桌子从他们中间消失”,“人群之间的这个世界已经丧失了使人们相聚、相连而又相离的力量”。今天,SCO和微软的所做所为,就是先用一张桌子把大家聚集起来,然后想突然把这张桌子抽去。说这张桌子是我家的,不给钱你们就别想进行知识的交流。互联网和知识经济,能象一个耍赖的小孩一样,通过公共领域的自由开放,把大家召开后,再象泼皮一样把“桌子”撤走吗?

  Linux本来只是爱好者的玩具,没招谁没惹谁。但自从它借“知识自由”本身的感召力量,“一不小心”强大起来之后,这张桌子就变得价值连城,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了。据Bulter集团在“服务器操作系统评比报告”中指称,未来市场将由Linux与微软两大体系主导。Linux将会是长期赢家,.Net则会在2005年至2008年之间有出色的表现。在未来三年中,Linux将在档案与打印服务器市场中快速窜升,取代Windows NT系统;低端服务器也会转移至Linux;而中高端服务器则将由.Net与Linux瓜分。Bulter集团相信市场将会逐渐远离封闭式操作系统,走向开放式环境,使得IT经理有更多的控制权。Butler集团的结论是,“2009年以后,Linux将是市场第一品牌,第二名才是.Net”。

  当前,随着知识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以及IT厂商压力越来越大,在美国出现了一股企业把公共领域重新据为己有的趋向。表现为一些企业企图把一些早期原属于公共领域的源代码,从标准化、开放源代码运动和网络门户带来的开放状态,通过知识产权垄断,重新倒退回封闭状态,SCO的行为就是在这种商业背景下出现的。

  表面上看,SCO是自身收入形势不好,才被迫走上“盗窃”之路。但这一事件又没有这么单纯。正如Linux开放源代码,以及“自由软件运动”这个名字所表明的那样,是一种全世界推动知识自由的力量联合起来在推动一样;阻止Linux开放以及由此带动的思想自由的运动,同样是一种敌视知识自由的力量在背后推动。值得注意的是,正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微软正在实施针对Linux的战略狙击计划,手段无所不用其极。SCO与微软在这一问题上的“联姻”,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商业结合。矛盾不仅指向Linux,而且指向知识的自由和开放本身。

  更值得注意的是,将美国推向新罗马帝国之路的“共和党革命的教父”列奥.施特劳斯,其政治哲学的全部出发点首先就是强调,任何“政治社会”必然是一个“封闭的社会”(a closed society)即柏拉图意义上的“自然洞穴”(施特劳斯,1989)。施特劳斯在科学上,极为仇视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攻击波普尔不该从自然洞穴走出来,走向开放(施特劳斯,1995)。因此被知识界称为“开放社会的敌人”。难怪共和党一上台,首先就把微软从垄断案中解脱出来。如今,他们开始转守为攻。新保守主义从政治上清算自由主义,“死不改悔”的微软和“叛变”后的SCO则从知识上向开放反攻倒算。

  知识霸权化,权力帝国化,这就是这场以扼杀自由为目的的社会运动的总背景。也是以争夺知识为目的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6-8 01:10 , Processed in 0.103361 second(s), 16 queries .

©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