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www.tom.com
2003 年下半年, Linux 桌面将取代 Windows
的激情文字不断,但最初的热情终因公司几年之内还不能提供这一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而渐渐冷却。尽管有关 Linux
桌面的慷慨陈词已不多见,但各国政府与众多大公司仍然在一如既往地测试 Linux 桌面,并将在 2004
年继续前进,直到最终取得成功。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 Linux 桌面热呼之欲出,红帽、 Mandrake
Linux 和 SuSE Linux 等一批 Linux 领头人提出要开发 Linux
桌面系统。但由于当时只是局限在概念上,很难给用户提供详细的使用情况,人们感到有点空穴来风的味道,因此,这股热潮很快就消失了。从那以后,
Linux 的开拓者们开始一个个落实当初的美好设想,并根据公司与政府部门的需求加以调整,真正找到从
Windows 移植到 Linux 的实际解决方案,使 Linux 得以成长壮大。如今, Linux
在政府与服务器甚至嵌入式平台领域中站稳了脚跟。即使在微软独霸一方的桌面领域,尽管 Linux
面临微软的强力打压,但还是愈战愈勇,且小有成就。据 IDC 统计, Linux 桌面操作系统从 2000 年底
Linux 的占市场份额 1.5% 升到 2.8% ,几乎增长了 2 倍,到今年年底将超过苹果的 Mac OS
( 占市场份额的 2.9% ),成为第二大最流行的操作系统。 IDC 预测,到 2005 年, Linux
在服务器领域将成为主流,并相信其桌面系统也终将会继服务器之路而成为市场第一,且为时不会太遥远。
阵营进一步加大
此话并非无凭无据。在与微软的斗争中, Linux 的开拓者们正在以实际的言行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2003 年,是一个 Linux
桌面系统值得纪念的发展年。由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软股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电科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东所)三方共同出资于
2003 年 11 月 25 日成立了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中标软件"),成为国内市场上最大的专注于
Linux
桌面系统业务的公司。中标软件的成立是国内软件企业强强联合的重大举措,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与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注。此外,中标软件副董事长郭先臣与
Sun 公司副总裁 Curtis Sasaki 还共同宣布,中标软件已与 Sun 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使用
Sun 的 Java 桌面。据称,中标软件即将发布的普华 Linux
桌面系统已具备了易用性好、安全高效等特点,还结合 Office
办公套件的特点,使操作系统功能更加满足用户要求,成为国内市场上第一个 Linux 与 Office
完美融合的桌面平台产品。业界认为,此次合作必将"以开架软件开辟中国桌面软件系统的新局面",为整个中国 Linux
产业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一些国际 IT 巨头 IBM 、红帽和惠普也纷纷加入 Linux 占面阵营,甚至业界还传闻 IBM
、戴尔、惠普和其它公司还将集中推出 Linux 桌面的技术支持方案。特别是 Sun
微系统,尽管处境堪忧,甚至还有不少业界人士纷纷劝说麦克维利放弃与微软的抗争,但老麦脾气倔强,非得与盖茨分过高低不可,并推出其致命武器――低成本的
Linux 桌面操作系统 Java 桌面系统,简称 JDS 与微软较量。而且, Sun
还推行其低价策略,宣布每位雇员只要花 50 美元,就可以得到一套基于 Linux 的软件,相当于微软的
Windows 和
Office,而微软卖这些程序时,即便卖给企业可以打折,也要对每位雇员收取数百美元。新任命的软件主管乔纳桑-施瓦茨说,"正如戴尔将硬件变成大众化商品一样,我们也在让软件大众化。"
此外, SuSE 在 2003 年中推出了一个企业核心桌面解决方案。网络软件制造商 Novell
则是通过先后并购 SuSE 和 Ximian 两家公司之后才加入 Linux 游戏的新军。 2003 年 12
月 16 日, Novell 推出该公司第一套 Linux 桌面系统服务套餐,并表示将 SuSE
的操作系统更好地整合到 Ximian 的 Linux 企业桌面软件中去,还将以两倍的人力进行此 Ximian
桌面的开发,并提升 Gnome 桌面环境、 OpenOffice 产品套件和 Mozilla 浏览器。
Novell "全心全意地转向 Linux ",将可能成为一家以 Linux 为先导的公司,打造出一整套完整的
Linux 产品线。
在 Novell-SuSE-Ximian-IBM ―惠普―戴尔― SUN ―中软等强大阵营的推波助澜下,
Linux 将会在与 Windows 的对抗中真正成长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对手。
优势日渐明朗
虽然桌面是 Linux 开拓者们普遍看好的一块沃土,但由于有软件霸主(占有全球桌面操作系统的 93.8%
)微软的把持, Linux 桌面的进展严重受阻。然而,尽管目前 Linux 桌面端操作系统仍旧比不过微软的
Windows ,但市场的需求,用户的期待,产品的完善,各应用软件开发商的支持和 Linux
厂商的努力都在共同促进该领域的进展,对 Windows
的垄断地位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而遭到微软各方面的攻击或扼杀。但是,各种无端的攻击和残酷的扼杀只会使事态更加明朗,使对手更加奋进。
事实上,目前关于 Linux 和 Windows 的企业应用领域的"战争"已经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 Linux
的优势在激烈的争斗中也日渐显露出来。就采购费用方面面言, Linux 无疑远远低于 Windows
。在维护费用方面, Linux
的设计思路和体系结构决定了其在企业应用环境下,能够以更为低廉的成本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高可用及高扩展性的计算平台。再看系统管理成本方面,由于不是由个人或商业
Linux 公司拥有 Linux ,所以也不存在渠道限制和发展管理机制。 Linux
最大限度地吸纳了技术支持的力量,打破了技术沟通的隔阂。部署 Linux
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综合商业支持和非商业支持的特点。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借助广大 Linux
社团,免费解决 80% 的基础性问题;也可以购买商业 Linux 公司或专业服务供应商的收费服务,来解决 20%
的关键性问题。大量企业机构成功运营 Linux
平台也证明,通过这种组合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还有人力成本方面,虽然 Linux
平台的管理人员费用要略高于 Windows 平台,但分摊在每个计算单元上的投入要远小于 Windows
平台,所以 Linux 平台管理人员的"性价比" 要好于 Windows 平台管理人员。总之,公司采用的
Linux 框架越全面,其费用就会越少。而且,随着管理工具的更加完善、第三方机构的更多支持和更加熟练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的不断涌现, Linux 的价格优势还会稳定提升。此外,经过分析,可以充分看出 Linux
作为一个出色的企业计算平台,为企业提供了高性能、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虽然它仍旧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完善和发展自身,但从现在的
Linux 身上,已经依稀看到操作系统界"未来领军技术"的风采。
如果 Linux 与 Windows 一样,那它就是 Windows 了,人们就用不着为 Linux
劳神费力了。可喜的是它不是,因而就有了别的选择和"移情别恋"的悲欢。 Linux
可以在桌面上以更好的性价比来替代 Windows ,但它不可能迎合所有使用者。 Linux 提供了所有
Windows 用户熟悉的工具,尽管它们有不同的外观、感觉和功能。现在, Linux
的关键战役主要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在认识和接受方面。也许今天的 Linux 就像 1989 年时的微软
Windows3.0 一样,被人关注,并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