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ech.ccidnet.com:
好莱坞电影Linux造-Linux在电影业中的应用
作者:葛小明
Linux 在电影业中的应用,早就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在《星球大战2》中,使用Linux的工作站造就了鲜活逼真的Yoda。而在《指环王2》中,拍摄兽人对要塞猛烈进攻的场面时,并没有使用成千上万的真人演员,而是使用 Linux创建的数字演员。在很多人眼里,Linux的影响力还无法与Windows和Macintosh相比,但在好莱坞的电影工作室中,Linux的地位却是Windows和Macintosh所无法匹敌的。到现在为止,使用Linux制作的好莱坞大片已经超过30,其中包括了《指环王》、《星球大战 2》、《哈利波特》、《史瑞克》和《泰坦尼克》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大片。
Linux 开始进入商业应用领域是从作为Web服务器平台开始的。随着Internet的兴起,Linux凭借Apache Web服务器强大的影响力,占据了ISP服务器市场第三的位置。Internet公司喜欢的是Linux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后来,电影工作室的技术人员发现,既然Linux可以在运行Apache时实现网页高效的吞吐能力,那么在渲染平台服务器上也应该可以实现对电影帧的高效吞吐。于是他们开始思考, Linux是不是可以让电影制作的过程更快、更便宜呢?
Linux首次打破好莱坞这块坚冰是在1997年,当时D2(Digital Domain)使用了Linux来对影片《泰坦尼克》进行特效处理。而如今,D2已经使用Linux完成了20多部影片的特效制作,其中包括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奖的《泰坦尼克》和《What Dreams May Come》两部影片。在制作泰坦尼克之前,D2发现Linux可以和SGI的渲染平台一起工作。可以从SGI的Unix进行平滑的过渡,正是众多工作室接受Linux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此以后,Linux在电影工作室的应用就一发不可收拾。
Linux在设计桌面平台上的应用
那么拥有了Linux下高性能的图形加速卡意味着什么呢?ILM(工业光影)的产品工程主管 Ken Beyer说:“因为有了高性能的图形加速卡,在《星球大战2》的制作中,我们使用了350多台Linux机器。”据他介绍,在将于2005年推出的《星球大战3》的制作过程中,将使用600台Linux桌面系统进行设计工作。
高性能的Linux系统
使用Film Gimp来制作的电影还有Rhythm&Hues的《Scooby-Doo》、《Dr. Dolittle2》和《Planet of the Apes》,Sony Pictures Imageworks推出的《Stuart Little 2》,Hammerhead Productons推出的《Showtime》、《Blue Crush》和《2 Fast 2 Funous》。
开放源码软件的特点之一就是“早发布,常发布”,这往往使一个项目充满活力。以CinePaint项目为例,自2002年7月以来,它就发布了10多个版本。现在,CinePaint已经不仅能够在Linux下运行,而且还可以在Mac OS X和Windows下运行。虽然还没有发行正式的1.0版(目前是0.18版),但它受到越来越多工作室的青睐,比如ComputerCafe和 Flash Film Works。
工作室的“特权”
一般而言,电影工作室在软件开发上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是这些软件一般都是自己使用,并被小心地保护着。一些工作室的软件是从零开始写的,有的则是针对 Alias Maya或Apple Shake等写一些专门的插件程序。这是因为虽然很多商业软件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是保密的,但工作室却可以和软件商达成协定,获得访问其软件源码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