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顺便说个例子,notepad(非常经典的Windows应用)在Win95的时候对于某些显存刷新算法的支持就存在bug,到了今天,我的WinXP上,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我实在佩服MS对用户的态度。还有,有兴趣的朋友,我送给你们一个小礼物:在WinXP系统下,用文件浏览器打开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目录,然后删除这个目录下的几个文件夹(别担心,IE的网页缓存而已),然后F5刷几下,看,乐子来了。
三、观点三:Linux有“硬伤”
比起windows对新硬件的快速反应来,Linux就显得迟钝多了.许多在windows中挥斥方遒的新款设备放到Linux中就哑火.眼瞅着那些吸引用户勇掏腰包的技术亮点全门瞎了不免令人顿生明珠暗投之憾.这并非Linux厂商不努力,或对硬件的迅猛发展视若无睹,多半应归咎于硬件厂商对 unux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开发出高效的驱动程序来.而这项工作也只有对规格和技术细节了如指掌的硬件厂商才能胜任.Linux厂商想越俎代庖恐,,它是力所难及,问题的解决也许得等到unux厂商同硬件厂商有了充分的沟通之后.
当然这里也有Linux本身的原因.硬件厂商在Windows下开发驱动程序或其他工具软件,不仅有丰富酌经验和资源可以凭借,而且系统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反观Linux在系统支持上就明显不足.由于各种新标准新技术未能融八其中或在系统底层措好平台,使新硬件很难获得一个较好的应用环境.unix发展至今也未见有类似DirectX或OpenGL这样的多媒体接口问世,要让linux成为可与Windows一较短长的多媒体或游戏平台看来还得假以时日.近来当微软推出Wlndows xP 64-Bit Edition供大伙儿测试时,Linux阵营不过是以片纸的计划来回应即将到来的64位时代,两相对比,我们不禁对微软产生了久违的敬意.
SUN、IBM、AOL恐怕不是被微软的痛改前非感动而同微软和解的,而是被微软的金砖砸晕之后和解的。我压根就没从微软身上感受到什么“一派和畅的春风”,更不觉得什么东西“消弭于无形”了。其实大家都很实际,business is business,钱而已,何必和钱过去不呢?是不是?Bill大叔又棋高一招了。